8月18日,杭州市濱江區(qū)浦沿街道明德社區(qū)上演了一場“小哥友好驛站”精心策劃的“高中生快遞實踐挑戰(zhàn)”活動。這群少年放下書本,肩挎包裹,在汗水浸潤中親歷“最后一公里”的艱辛,在驛站方寸間捕捉平凡微光,更在活動尾聲,與快遞小哥展開了一場關于職業(yè)價值的真誠對話,為社區(qū)“小哥你好”黨建品牌注入了青春的注解與溫暖的回響。
步履不停:親歷方知“最后一公里”的分量
在快遞小哥和網(wǎng)格員的引導下,學生們兩三人一組,化身“半日快遞員”,穿梭于金盛曼城和浦樂新苑的樓宇之間。沉甸甸的包裹、悶熱的樓道、重復的爬樓……曾經(jīng)習以為常的“秒收快遞”,此刻化作額角滾落的汗珠和急促的呼吸。“平時幾秒鐘簽收的事,沒想到背后要走這么多路、爬這么多層樓,太不容易了!”一位同學擦著汗,眼神里充滿了前所未有的理解。短短90分鐘的徒步送件,讓課本上抽象的“勞動價值”變得無比具象,也讓“最后一公里”的辛勞深深烙印在少年們心中。
心與心的碰撞:驛站里的職業(yè)理解課
活動的精華不僅在于體驗與記錄,更在于那份心與心的交流。在活動尾聲,一位高中生鼓起勇氣,向快遞員謝師傅提問:“謝師傅,您當初為什么選擇了快遞這份職業(yè),您覺得這份工作最難的是什么?有什么讓你最感動的時刻?”謝師傅靦腆地笑著回答:最難的時候是臺風天氣,暴雨天中淌水送件,最感動的時刻是我因為生病送件速度慢,站點里的同事都會幫助分擔送件,客戶看到了也會關心我!”
驛站升華:從基礎服務到價值共鳴
明德社區(qū)“小哥友好驛站”自建成以來,始終是新就業(yè)群體的溫馨避風港,提供飲水、充電、休憩等基礎服務。此次創(chuàng)新引入高中生社會實踐,成功將驛站的功能從“基礎保障”拓展至“情感聯(lián)結”與“價值教育”的深度。讓青少年用腳步丈量艱辛,用對話觸摸真心,讓居民的每一次取件都伴隨一份看見與理解,這才是‘友好’二字最深厚的基,是建立在尊重與理解之上的雙向奔赴。(陳婷婷)